公司地址:北京蓝狮在线农产品有限公司
电话:18836426859
传真:400-226-4288
邮箱:7535077@168.com
集团网址:http://www.iyeclub.com/
世爵主管一、食用菌的概念、类型及发展趋势 食用菌是指具有可供人类食用的、能形成大型子实体的所有真菌的总称,是一类 重要的真菌食品。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三低一高”(低盐、低糖、 低脂肪、高蛋白质)食品的首选。许多食用菌种类为食药兼用,对改善人类的膳 食和营养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天然、营养、多功能” 的保健食品。 全球已记载的大型真菌逾万种,我国发现大型经济线种,根据人类对食 用菌的认识与利用,可以划分为野生食用菌和人工栽培食用菌,其中可人工栽培 的食用菌有92种。所有食用菌即使其种类不同,却总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 的。由孢子萌发成菌丝,由菌丝发育成子实体,再由子实体产生新一代的孢子, 这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食用菌特有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从它们的机能来 看,菌丝体是营养器官,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相 当于高等植物的花、果及种子。食用菌无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像绿 色植物那样行光合作用进行自养,而是以体壁吸收的方法从基质中吸收营养,是 吸收式异养生物。按其对基质的要求和与基质的关系,可将食用菌分为以下数种 类型。 1.腐生菌类 腐生菌类只能从枯死的枯木、草本植物中吸收营养并形成子实体, 人工栽培食用菌多数属于这类,如香菇、平菇、银耳等。按照它们在自然状态下 栖息生存的基质和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木腐菌﹑草腐菌﹑粪生菌﹑土生菌四大类 型。 (1)木腐菌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只生于枯死的木本植物残体上,如香菇、平 菇、金针菇、滑菇、榆耳、银耳等,这类食用菌可以木本植物残体作基质进行人 工栽培。 (2)草腐菌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子实体只发生在枯死的草本植物残体上, 如草菇、银丝草菇。这类菌人工栽培时,只可使用草本秸杆,而不能利用木质材 料 (如木屑、原木等)。 (3)粪生菌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子实体只生于发酵的牛粪、马粪的粪堆上, 如双孢蘑菇、大肥菇等。这类菌人工栽培时,只可使用草本秸杆,而不能利用木 本植物材料。而且栽培中需要较高含量的氮,如马粪、牛粪、鸡粪、厩肥、化肥 等。 (4)土生菌 在自然状态下,子实体发生于林地、坡地、水沟等场所的地面。 这类菌有的其发生处下面较近处即有其生存的基质,如枯枝、腐根等,这类菌人 工栽培相对容易,如鸡腿菇、竹荪;有的则距其生长基质还很远,这类菌多数不 易人工栽培,如羊肚菌。 这四类腐生菌中,木腐菌和草腐菌都较易于驯化和人工栽培,粪生菌驯化栽培时, 需多注意培养料的配方和发酵,土生菌人工驯化难度较大,这是从事驯化栽培中 要注意的。 2.寄生菌类 寄生菌类只有侵染活的生物,在食用菌中主要是虫草菌类,如冬虫 夏草、蛹虫草、蝉花等。寄生菌类人工栽培主要是采取菌丝体发酵的方法,固体 栽培获得子实体比较困难。近年来,用禾谷类种子人工栽培蛹虫草已获得子实体, 并形成了规范技术,这是人类在寄生菌驯化上的重大突破。 3.兼性寄生菌类 以腐生为主要营养方式,同时也可寄生的种类为兼性寄生菌。 如蜜环菌,在自然界,蜜环菌腐生于枯木上,在腐生条件下完全可能完成其生活 史。同时,又可寄生于兰科植物天麻。由于蜜环菌与天麻的互利生存关系,也有 人将其收入共生菌类。 4.弱寄生菌类 以在枯死的树木枝条上腐生为主,也能在活木上寄生,这类菌有 黑木耳、榆耳等。 5.共生菌类 共生菌类不像上述各类菌那样,有了适宜的基质就可以生长至完成 生活史—形成子实体。这类菌绝大数必须与植物的根共生形成菌根,才能形成子 实体,完成生活史。也常称作菌根菌。菌根菌的菌丝体在腐生条件下可以生长, 但不能形成子实体。自然界中存在的大型真菌,多数是共生菌,如与某种禾本科 草本植物共生的口蘑,与松树共生的松茸、松乳菇、块菌、牛肝菌等。在食用菌 中非常有趣的是鸡枞发生,地下必有白蚁窝,这是很典型的与动物共生的现象。 共生菌类与植物和动物的生理关系是互惠互利,但其化学机制尚缺乏研究,因此, 共生菌类较难进行人工栽培。对松茸和块菌的人工栽培的研究已有 10余年了, 但至今仍有很多机理不明,可行的仍是野外的半人工栽培。这些种类的人工栽培 距我们现今的商业栽培差距还很大。 我国是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大国,香菇、平菇、黑木耳、银耳、猴头菌、草菇的产 量已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 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 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 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 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 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 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 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 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二、我国珍稀食用菌发展现状及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国家,香菇的人工栽培就始于浙江丽 水,距今已有 800年的历史;草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广州的南华寺,距今也有 300多年,所以,草菇也被誉为 “南华菇”、“中国蘑菇”。中国也是世界食用菌 生产大国,食用菌栽培类型多、产量大,食用菌总产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在 已经可以进行人工栽培的50多种食用菌中,在中国都有栽培。因此,有学者就 认为中国是 “食用菌的故乡”。所谓的 “珍稀食用菌”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是 指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引进、驯化等途径,开发出的一 类具有特殊营养与医疗价值和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物以稀为贵”,以其产量少而 冠以珍稀食用菌的美誉。目前我国珍稀食用菌可以分为可人工栽培、半人工栽培 和野生的3种类型,常见的白灵菇、姬松茸、杏鲍菇都属于可人工栽培类型,羊 肚菌、口蘑属于半人工栽培类型,而如牛肝菌、松茸、鸡枞就属于野生类型。 与以香菇、平菇、木耳为主的传统食用菌生产不同的是我国珍稀食用菌生产已基 本实现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金针菇、白灵菇、真姬菇等都是通过工厂化生产的。 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采用工业化的技 术手段,在环境可控制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 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 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预计 2010年底生产企业 将达到400家,产量突破100万吨。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珍稀食用菌种类: 1.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又名阿魏菇、阿魏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 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因其寄生或腐生于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又 因其菇色洁白,也有人称它为白灵菇,此外,由于它是产在新疆干旱草原上的一 种肉质细嫩、味美可口的伞菌,当地民间称它为“天山神菇”。蛋白质含量高达 20%,野生阿魏具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鲜菇市售 价每公斤高达20元,是香菇、蘑菇价格的3倍以上。它的栽培技术简单,原料 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质量好,是一种珍贵食用菌。在我国北京、山 东等地已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北京的金信食用菌公司是较早开发白灵菇的单位,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鲍鱼菇 (Pleurotus abalonus)别名台湾平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适合夏季高温栽培的菇类,适宜出菇温度 25-28℃。它菇肉肥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特别是在干燥炎热的夏季,大部 分食用菌无法生长,而它一枝独秀,可填补夏季菇市断档的空缺,营养丰富,具 有鲍鱼风味,价格好,经济效益高。鲍鱼菇可用棉壳、稻草、木屑、甘蔗渣等农 副产品下脚料栽培,产品又较易保存和运输。除鲜销外,鲍鱼菇还可制成罐头出 口东南亚和香港市场。鲍鱼菇主要在我国的台湾、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得到发 展,生物学效率可达100%,经济效益显著。 3.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 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被誉为“菇中之王”。 杏鲍菇菌肉 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 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 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 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深得人们的喜爱。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已批 量生产,北京、福建、广东、陕西也有批量生产。鲜菇、干品都受欢迎。据业内 人士预测,杏鲍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鲜品在香港每公斤卖到60多元,在广州、 深圳每公斤卖到 40多元。杏鲍菇在陕西省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在杨凌有两家食 用菌公司进行工厂化生产。 4.真姬菇 (Hypsizygusmarmoreus)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口蘑科、玉蕈属。真姬菇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 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说。 真姬菇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含有钙、磷、铁、钠、 钾和多种维生素。其子实体的提取物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可提高免疫 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且对肺癌的抑制率达 100%。我国 80年代就引进, 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小面积栽培,并以鲜菇和盐渍菇出口日本、 美国和东南亚。济南的杜氏集团近几年来依靠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采取互助互 利的协作政策,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线.鸡腿菇 (Copyindscomatus)亦名鸡腿蘑,学名毛头鬼伞,属于担子菌纲、伞 菌目、鬼伞科、鬼伞属。因其外观酷似一支肥壮的鸡腿而得名,鸡腿菇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幼时肉质细嫩,鲜如鸡肉,且具有益脾胃、治痔疮、清心 安神、治疗糖尿病等药用功效,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 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菇是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 品,被誉为“菌中新秀”,是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品种,发展前景 广阔。 6.灰树花 (Griflola frondosa)又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因干品形同舞裙, 故又名“舞茸”,是一种珍稀的食、药两用菌,近年来作为一种高级保健食品, 风行日本、新加坡等市场。子实体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具有独特风 味,是脍炙人口的营养保健食品。灰树花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 生素。子实体中含有β —葡聚糖,能提高人体T细胞的含量,增强机体对肿瘤的 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抗癌效果。 7.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arlow)也叫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 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彩云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 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是我国北方地区 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 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 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 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大球盖菇最大的优点是可 用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生料栽培,且最适宜在林果园中套种。大球盖菇抗逆 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产量高、适应性强、抗低温。 8.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茶菇、杨树菇、茶树菇。隶属于真菌门、 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茶薪菇是亚热带地区生长的一种土生木 腐菌,属珍稀食用菌,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氨基 酸和纤维素,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比金针菇的含量还高,民间誉称“神菇”, 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近年来驯化栽培成功,已在江西、福建进行 规模生产。这种菇不但鲜美,而且干菇风味更佳,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鲜 品每公斤20元以上。 9.姬松茸 (Agaricusblazei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用、 药用菌。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中,具杏 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 高。新鲜子实体含水分85%-87%;可食部分每100克干品中含粗蛋白40-45克、 可溶性糖类38-45克、粗纤维6-8克、脂肪3-4克、灰分5-7克;蛋白质组成中 包括18种氨基酸,人体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麦角甾醇。 其所含甘露聚糖对抑制肿瘤(尤其是腹水癌)、医疗痔瘘、增强精力、防治心血 管病等都有疗效。巴西蘑菇已在日本批量生产,我国福建、江西等地也有少量栽 培。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在日本每公斤干品可卖到1000多元人民币。 10.滑菇(Pholiota nameko Ito ex Imai)又称光帽鳞伞、滑子蘑,属伞菌目、 丝膜菌科、鳞伞 (锈伞)属。滑菇属木腐类食用菌,菌盖、菌柄表面有一层粘液, 食用时粘滑,故俗称滑菇,在分类学上应称光帽鳞伞。滑菇是一种低温性食用菌, 子实体成熟时为蜡黄色或黄褐色,菇形整齐、粘滑,营养丰富,食之鲜嫩可口, 味道清香。滑菇栽培生产效率高,投资省,技术简便,市场稳,是一种很有发展 前途的食用菌,日本、我国东北地区种植规模较大,近年来山东、河北、山西、 陕西也有发展,我省各地均可利用农林产品下脚料或废弃枝桠进行栽培。 三、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以杏鲍菇为例) 1.杏鲍菇的生活习性 1.1营养 过去一直认为杏鲍菇必须用伞形花科的植物(如刺芹)才能栽培。经 研究得知,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 产量也越高。母种培养基中加一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以使菌丝生长加 快,栽培材料中添加棉籽壳 (含有3%~4%蛋白质)、棉籽粉、玉米粉,可以提高 产量,还可以使子实体增大。 1.2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原基形成最适宜温度是 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 15℃~20℃,但 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有的菌株则20℃~23℃为适宜温度。 1.3水分 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 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 60%左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分别在 95%和85%~95%左右。 1.4光线 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 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1.5空气 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的新鲜的空气。但是在菌丝生长 阶段袋中积累的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培养料中菌丝排 出的CO2使培养料中 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含量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 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浓度应控制在 50~ 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CO2浓度以小于2000 PPm为宜。 1.6 PH值 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是6.5~7.5,出菇时最适PH值是5.5~6.5。 2.品种与菌种的选择 2.1品种 杏鲍菇菌种有多种生态型,在子实体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大体上主要分两个类型。 捧状形:菇体园柱形,似棍棒状,菇柄中部不膨大,菇盖直径稍大于菇柄。保龄 球型:菇体似保龄球形,菇柄中部明显膨大,菇盖直径小于菇柄,出菇时间较长。 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以及销售方式选择适宜对路品种。 2.2菌种 食用菌的菌种分为三级,即母种 (一级种)、原种 (二级种)和栽培种 (三级种)。 (1)母种(一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 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也有人称之为试 管种。 (2)原种(二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 (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 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三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 (培养基)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 种。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栽培种常作为栽培菌种,或直接出 菇。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3.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的最好温度是10~15℃,个别菌株在20℃左右温度下也能正常出菇。 栽培杏鲍菇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来安排好季节,一般来讲出菇季节安排在秋 末初冬至春末夏初较为合适。杏鲍菇从接种到出菇需60天左右,制作菌袋时间 按出菇季节往前推算60天,来安排菌袋生产。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湿润、凉爽 的山区可利用夏季进行反季节栽培。需要注意的是风雪寒冷的隆冬季节在自然气 候条件下是难于出菇的。 4.生产设备及设施 4.1生产用机械 (1)木屑粉碎机 该机适用于直径15cm以下原木、树枝等进行粉碎加工。粉碎 原料可一次性成为颗粒状木屑,木屑直径可调。该机配备功率7.5~10千瓦电机 或12马力柴油机。 (2)拌料机 拌料是制菌的第一道工序,拌料机有多种型号,目前使用最普遍 的是每次拌料50斤干料机型,适合于农户或中小厂家使用。该机配备功率3千 瓦电机。 (3)装袋机 该机型号很多,生产者主要根据选用塑料袋规格和生产规模来选 定相适应的机型。 4.2灭菌设备及设施 (1)高压蒸汽灭菌锅 依生产规模大小选用相适应的型号及容积的高压蒸汽灭 菌锅。目前利用最多的是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制菌种和栽培袋均适用。 (2)常压蒸汽灭菌灶(柜) 依生产规模大小确定灭菌容量,用砖块、水泥、大 铁锅、炉桥等材料自行建造。也可利用蒸汽发生器(如常压多功能蒸汽炉)提供 蒸汽,用铁板焊接成所需容积的灭菌柜,用砖砌好底坐,柜底部留一蒸汽输入孔, 通入蒸汽进行灭菌。 (3)盛菌袋筐 常压灭菌灶由于容量大,装好培养料的菌袋不宜在灶内堆码摆 放,以免菌袋相互挤压,影响通汽和灭菌效果,应采用铁筐装入菌袋,分层放入 灶内,使灶内蒸汽能够低循环,进入到各个角落,同时避免菌袋不受挤压而变形。 铁筐用直径6.5~8mm的钢筋焊接制作,规格长44cm,宽33cm,高25cm(内径), 每筐放杏鲍菇栽培袋12袋。 4.3接种设备及设施 (1)接种室 接种室又叫无菌室,菌种和菌袋接种之用。要求室内四壁和地面 光滑、洁净,屋顶和四周密闭,室内装上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一盏,室内中间放 接种超净工作台,接种室外为一间缓冲室。生产规模较大的适宜采用接种室。 (2)接种箱 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生产者。用木板和玻璃制作,箱的上部两侧呈 斜坡状,装上玻璃,便于观察,箱的下部两侧为木板,各挖直径13cm的两孔, 孔上装套袖,为操作孔。箱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木板,箱内装上日光灯和紫外线)接种工具 一般生产常用接种工具主要有接种匙、接种铲、接种锄、接种 镊、酒精灯。另外,有条件的需配备工作服、乳胶手套、拖鞋等。 4.4发菌设备及设施 (1)发菌培养室 主要用来培养已接入菌种的菌袋发菌,室内摆放发菌培养架, 一间25㎡左右的培养室一次可培养菌袋5000袋左右。培养室要求室内洁净,前 后有窗户,便于开启通风换气,窗户挂布帘遮光,保持无光培养。有条件的可在 室内安装空调,便于加温和降温。 (2)发菌培养架 用木条或三角铁制作,长短不限,宽70~80cm为宜,每层间 距25~30cm,底层离地30~40cm,顶层离天花板50~60cm,如用木条钉作的培 养架一般以7层为宜。 5.栽培原料及处理 5.1原料 (1)主要原料 适宜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阔叶树杂木屑、桑枝 屑、苹果枝屑、玉米芯、蔗渣等。麦秸、稻草也可作培养料,但产量低,且不稳 定。 (2)辅助原料 与主要原料相混合使用的辅助原料有:麦麸、米糠、棉籽粉、 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钙、食糖等,均是栽培杏鲍菇很好的辅助原料。 (3)添加剂 为了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各地在栽培杏鲍菇时在培 养料中或出菇期间使用各种生长素,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如安康市农科所使用“菇 速素”化入水中拌料和出菇喷施,可提高产量20%~30%,菇肉组织致密结实。 5.2培养料配方 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配方很多,下面提供几种常用配方,供各地生产者根据当地 原料情况选用。 (1)棉籽壳80%、麸皮18%、糖1%、石膏粉1%. (2)木屑70%、麸皮27%、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1%. (3)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20%. (4)玉米芯40%、木屑35%、麸皮22%、石膏粉1%、碳酸钙1%、石灰1%。 上述各配方料水比:1:1.2~1.3,另可在各配方加入500倍克霉灵拌料,用以控 制发菌阶段的杂菌污染。各种培养料经混合加水拌匀后即可装袋。 5.3菌袋制作 (1)菌袋规格 栽培杏鲍菇一般采用17×33×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折角塑 料袋装料,每袋装湿料1公斤左右(折干料500克左右)。 (2)菌袋制作方法 将已拌合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袋,装袋时料要松 紧适度,料袋装好后用塑料加海棉喇叭套环封口,放入铁筐内搬入常压灭菌灶或 高压灭菌锅入进行灭菌。常压灭菌需温度上升到100℃后,保持10~12小时; 若高压灭菌需达1.5个气压,温度126℃,保持2个小时。灭菌好的料袋连筐一 起搬入接种室,进行冷却。待料温降到28℃以下,开始接种。 (3)接种 接种前将所用的接种工具及菌种放入接种室 (箱),用气雾消毒剂薰 蒸,关闭门窗2小时后,开始接种。接种前也可用紫外线灯杀菌半小时,接种时 将菌袋套环上的封口塑料盖揭开,快速放进菌种并盖好封口盖。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2025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pdf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英语(试卷).pdf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5张ppt).pptx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